2010年12月18日星期六

她的心里有一头野兽

  

她的心里有一头野兽
《心兽》

  [德]赫塔·米勒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

  对于小说,我一直喜欢读那种具有优美内在节律的作品,喜欢小说里的人物对话和形象描写,包括栩栩如生的心理刻画。所以,在读赫塔·米勒的时候,我要硬着头皮进行下去,因为她的小说语言,无法与我的阅读审美同频,而促使我读下去的动力在于,她的亲身经历与小说题材,是很容易引起中国读者情感共鸣的诺奖作家。

  “父亲一大早就起来,他爱躺在草地上。躺着看迎来白天的红云。由于清晨跟夜一样寒冷,红云只好将天撕开。白天在上面的天边显现,孤独便潜入下面草地上父亲的脑中。孤独将父亲迅速赶到一个女人温暖的肌肤旁边。他取着暖。他造了坟墓,又很快给女人造了一个孩子。”这是米勒代表作品《心兽》中的段落,短短几个句子,搭造了一个开阔的意境空间,喜欢诗歌的读者,会从里面得到快意和慰藉。

  赫塔·米勒的获奖理由是,她的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后有人认为,诺奖颁奖词中的“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翻译成“被驱逐者、被剥夺者”更为合适些。于是,读赫塔·米勒的过程固然艰深、生涩,但却也有寻找甘霖的耐心,期望用她内心的伤,来治疗我们灵魂的伤,让米勒的书焕发出超越文学作品本身的光辉。

  《心兽》的中文简介颇为“通俗”:年轻女孩萝拉离开了贫穷偏僻的小村庄,去大城市上大学,和五个女孩住在拥挤简陋的宿舍里。为了逃避灰暗现实,她随意与各种男人发生关系,有工人,有体育老师。但是,她最终没能逃出她的生活,某一天她被发现自尽于宿舍……请不要带有任何窥探心理去阅读这本书,因为那样将会遭遇冰冷的思想之墙。米勒用她散发着死亡气息的笔,记录着一段历史的桎梏与暴力,读来令人心冷。

  米勒说过,“我不信任语言……”她这么说的背景是,作为一名德国女作家,她深知纳粹对于德语的伤害,这种后遗症,让她的写作接近成为一种自我惩罚,从米勒的作品里,读不到什么暴力语言,但也感觉不到那种抒情的柔美。“温暖、坟墓、女人、孩子”,一个个冷寂的词,足以毁掉所有美好的词所带来的放松与愉悦。米勒在向读者叙说着一个被驱逐者和被剥夺者内心的苍凉与孤独。

  《心兽》的德文意思即为“内心的野兽”,如何让内心的野兽安静下来,或者与内心的野兽和平相处,成为米勒借以分析人的精神状态的载体。在米勒看来,柔弱无助的女大学生,被招作警卫的农民盲流,屠宰场里饥饿的工人……他们都生存在一个充满攻击的环境当中,随时都会沦为暴力的工具,人性成为廉价品,被随意转让或蹂躏。

  “心兽”容易令中国读者联想到佛教中的一个词“心魔”。在大量中国文艺作品中,“心魔”是一切奇叛怪逆行为的始发点,而作为俗人,只有战胜“心魔”才是获得终极幸福的唯一通道。如今“心魔”盛行,读读《心兽》,或会学会让内心安静下来,与心兽共同呼吸,给它以喘息的空间和氧气,避免在人人癔症的时代为兽所伤。韩浩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