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口9月7日电(记者 夏冠男)在海南中部贫困山区的五指山市,有一位放弃了浙江家乡的中学教师工作,主动来到这里任教的女教师。今年新学期开学,是她在五指山区默默耕耘的第21个年头。在这里,她曾经喝不上干净的自来水,吃不上蔬菜,又经历过失去父亲和丈夫的巨大痛苦。21年来,她不曾动摇,更不曾放弃这份事业。
她,就是海南五指山市中学教师潘成秋。
坚韧不拔,扎根黎族山区
潘成秋是浙江绍兴人,1989年3月,身为教师的潘成秋和丈夫张国强偶然得知海南省五指山地区教师紧缺,希望有优秀的教师去支教。潘成秋和丈夫想到了一起,毅然决定放弃原有的待遇优厚的工作,千里迢迢赶赴五指山。
“丈夫问我是喜欢草原还是大海,我喜欢大海,于是就来了。”潘成秋解释来到海南的原因,是如此轻描淡写。
五指山区是海南省黎族和苗族的主要聚居地,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在五指山市教育局,潘成秋和丈夫主动要求到五指山地区最穷困、最落后的水满乡中学任教。搭上破旧的吉普车,走过崎岖的山乡土路,夫妻二人来到了水满中学。
水满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绝大多数为黎苗族学生,全校十几名教师几乎都是中师学历。夫妻二人住在教学楼楼上由木板隔断的简陋宿舍。这个“新家”四面透风,下雨的时候还漏雨。
“虽然条件简陋,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没有自来水,她就用盆接雨水;学校没有食堂,他们就吃干菜;没有灶具,她用砖搭了一个灶台生火做饭。出生不久的孩子经常无人照料,有时只好请同事帮忙轮流照看。
面对困难,潘成秋义无反顾。她把根扎在这块贫瘠的土壤中,这一扎,就是21年。
真诚执着,爱心感动五指山
在五指山区,潘成秋和她的黎族学生经历了由隔阂到亲近的艰难过程,是爱心让他们逐渐走近。
潘成秋在水满中学任教时,这里的学生平时讲黎话或苗话,不愿和她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潘成秋有意去接近他们,在课堂上给他们讲浙江老家的趣事,还将老家寄过来的土特产分给孩子们。有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潘成秋还从每月仅有的150元工资中拿出一些给予救济。
渐渐地,学生不再和她疏远。一次潘成秋到一个资助过的黎族学生家中家访,家长用黎族招待贵客的方式来迎接——杀了家中唯一一只鸡来招待潘成秋。潘成秋热泪盈眶,说:“下次不要杀鸡了,老师只要吃地瓜和土豆就行了。”
学生们都把潘成秋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潘成秋的QQ昵称是“秋子”,很多学生都亲切地叫她“秋姐”,但是更多的学生喜欢叫她“妈妈”。一次,潘成秋穿着一件红色T恤参加学生的毕业典礼。几个学生围着她,动情地说:“老师,我们多想穿上和您一样的T恤,叫您一声妈妈!”
兢兢业业,坚守岗位为人师表
在潘成秋刚刚适应海南山区生活的时候,父亲和丈夫相继去世。父亲去世时,潘成秋甚至没有放下手中的工作,没有回浙江绍兴为老父亲送别。
2005年,多年同甘共苦的丈夫因肝病恶化而去世,这让潘成秋的精神几乎崩溃。家人在接她回老家料理好丈夫的后事之后,曾经想在家乡帮她找一份工作。但是潘成秋要回五指山,“那里有我难以割舍的学生和同事”。一个月后,潘成秋重新站在了五指山中学的讲台上。
潘成秋的同事梁丹雁十分敬佩她的敬业精神和教育方式,“看似管不住的学生,经过她的教育,都变得上进心十足。对待学生,她总是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21年来,潘成秋多次获得市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称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