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梅菊 实习记者韩新发自北京
那个身后插满羽毛的中年大叔出现了,要表演孔雀开屏。他真的跳了,身后的羽毛装置一点一点绽开,当然,舞姿不美。评委高晓松首先摁了淘汰,说“那是机器在表演”。这个来自内蒙古的汽车修理工依然平静地说:我老婆瘫痪3年了,为了能让她笑,我做了这个。在应伊能静要求对老婆说几句话时,他如是表白:无论怎样,我会永远爱你。
现场许多人开始擦眼泪,一向嘻笑的周立波也不能自抑。此时,《中国达人秀》(以下称《达人秀》)总导演金磊就坐在三位评委身后,他的哽咽被淹没在现场1000多观众的欢呼和掌声里,他身不由己地起身,泪奔……
这是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录制现场。作为一档新兴选秀节目,从7月25日开播已推出四场,但已充分显露潜力——首播当晚,该节目收视率冲上1.37,创下东方卫视收视新高。一周后,该节目第二集收视率再次翻番至2.1,一个月后,当《中国达人秀》播出第四场时,收视率一栏赫然为16.4,而春晚在上海地区的收视率为17点多。接受本报采访时,《达人秀》总导演金磊坦言,超越春晚在上海的收视率,的确一度是他们的“短期目标”。
这档时长68分钟的节目,彻底改变此前关于中国选秀遭遇“七年之痒”的悲观论调,并高调预示中国全民选秀时代的来临。
给沉默的大多数一只话筒
是谁说,从上海有记忆的那一天起,就有了上海音乐厅,自上世纪30年代落成以来,它无疑是皇家级别的艺术地标,但也从未真正属于“人民”——她同时代表的,还是远离普罗大众的高贵与稀薄。
然而,就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这座顶级舞台,第一次为普通人的草根梦想而开放,并缔造出一系列感动国人的形象:“无臂钢琴王子”、“民工街舞团”、“农民歌唱家”“肚皮舞时尚七太”……
或者呀呀学语的幼童,或者年逾古稀的老者,或者患难与共的鸭脖子夫妻,或者一夜白头的破产富翁,或者丧礼上的8岁歌者,或者身无长物的拾荒人……天南海北,高低贵贱,只要有梦,便值得这一方舞台。站在这座国际都市的最高艺术殿堂,梦想绽放的姿态被充分放大,更重要的是,它赋予每一个选手近乎神圣的“仪式感”:1000多名现场观众为你高喊“Yes”、13台摄像机记录你的分分秒秒——给梦想以尊严,这是《达人秀》的企图心。
有网友的留言呼应了金磊的说法:我爱看这个节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辛酸与幸福,每个梦想都有动人的力量。
被打动的不仅仅是观众。录制现场袖珍人朱洁一句:我一定会幸福的,令专业评委高晓松百般感慨,他甚至审视了自己长久以来形成的艺术观:“我从前一直坚定地认为,艺术这东西是吃饱的人撑的,但这次还真不是这样,其实艺术特别平等,是给每个人的。不管你什么阶层、生活怎样、有没有希望,音乐和舞蹈都能抚慰人的心灵,这是我40岁才认识到的,大概是我生活在特别窄的阶层里。”导演金磊说,像高晓松这样的毒舌评委,每次录像都几乎有三五次潸然泪下……
这样的感动,在《达人秀》被高密度上演。即使是全程参与节目录制的金磊,仍坦言录影的那一天十分“过瘾”:在剧院里,你常常喜泪交织,像做了一场大梦。你看到形形色色的中国老百姓,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出来的是谁,他有着怎样的才艺,他过着怎样的生活,他的渴望、他的缺憾,他的自信、他的坚强。想想都令人激动。
也许是因为生于70年代,也许是身为新闻人特有的使命感,金磊对于《达人秀》始终怀有某种隐秘的期待:“China's Got Talent,可以说是中国有很多天才,也可以说天赋中国,这是一种自豪感,是这节目的独特魅力,其实它承载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国人内心渴望的、强烈想要表达并呐喊的东西。给沉默的大多数一只话筒,听他们编织自己的梦想,编织中国梦。”
从偶像选秀到达人登场
回看2003年,中国电视走过的道路仍是那样激动人心。
这一年,湖南卫视推出《超级男声》。从形式上看,它与中央电视台青歌赛并无本质区别,但在某种意义上,它带来的概念如此之新:是秀,不再是赛,是观众选,不再是领导选。这一中国版《美国偶像》,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偶像选秀时代,也引发一波长达7年的选秀狂潮。到了2006年,中国大大小小选秀节目已超过100个……随后,选秀节目逐渐式微。
对于这一嬗变,已做了13年综艺节目,执导过《加油好男儿》和《欢聚世博·全家都来赛》的金磊感同身受:偶像选秀在中国难以走下去,因为它本身需要的是成熟和完备的娱乐产业链。当然,更重要的还在于偶像选秀本身的窄众,它太年轻,太功利,承载的东西太轻,与中国传统主流价值观是背离的——2010年,仍在坚持的两档偶像选秀节目最高收视率仅维持在0.6左右。
正当中国偶像选秀陷入低迷,英国老牌选秀节目《英国达人》却发现,落地中国的时候到了。
他们结束在中国近3年的寻找,将橄榄枝伸向东方卫视。据《达人秀》宣传总监陆伟介绍,《英国达人》联系到东方卫视已是3月份。“他们看中的是上海的国际性和东方卫视的办台理念,我们今年本来不打算做选秀,但考虑到对方的品牌影响力,还是咬咬牙做了。”东方卫视花了200万人民币,买下该节目版权。
而金磊被确定担纲《达人秀》总导演,是在5月份。
节目投放前,双方对于营销和制作都有详尽策划:例如不进行常规炒作,现场不过多打灯,不滥用配乐,不过多煽情……随后的交接,东方卫视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准备到启动,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而在国外,这一过程至少需要半年;中国达人秀剧组人员是100多人,英国团队是500人;中国达人秀完成一期节目用时一周,英国是四个星期……到目前,每一期节目都是在播放前半小时甚至是十几分钟前完成,主创人员每周熬四五个通宵几乎成为常态。
“中国需要这样一个节目,”金磊说,“从技术层面,做了这么多年的选秀,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了真人秀选秀的真正标准,我们触摸到了这样完整和丰富的节目形态,并开始驾驭它的规则。”
更重要的还在于,《英国达人》带给这帮电视人一种理念上的冲击:它把老百姓变为主角。全世界只有这个模式能做到,从海选开始,让老百姓进剧院,不管你是卖茶叶蛋的、还是洗车工或者拾荒者,从第一秒开始,数台摄像机持续记录你,一个人就有几十个小时的素材(每个故事甚至剪出十四五个版本),你就是绝对的主角;主持人退出舞台,站在侧幕,把舞台彻底还给百姓,它把这种尊重和仪式感放得很大……
自2007年《英国达人》一炮走红,该节目模式目前已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几乎在每个国家都取得收视奇迹。如今,这一奇迹来到中国。
主旋律与中国梦
收视率有了,领导不高兴——长期以来,这几乎是中国娱乐尤其是选秀节目的一大心病。
而《达人秀》的过人之处,恰恰在于它做到了“导向与收视率的高度统一”。
8月12日,在“‘中国达人秀’节目研讨会”上,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兼副总编辑金德龙对《达人秀》给予“充分肯定”。金德龙认为,这档节目传递了真情、自信、尊重等价值观,为最普通的百姓打造了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对总局的表扬,《达人秀》主创人觉得蛮自豪,“其实做电视就是想做导向和收视双丰收”。
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导演金磊数次提到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他认为,《达人秀》和《大地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讲故事,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同样的道理,如果《唐山大地震》能做到既卖钱又主流,《达人秀》当然也能做到既有口碑,又有收视率——而如果《大地震》被冯小刚总结为主流商业片,那么金磊不介意《达人秀》被称为“主旋律选秀”,“听上去挺美的,”他乐呵呵地说。
然而,对于野心勃勃一心要参与中国电视历史进程的人而言,他们更在意的,还有《达人秀》所必须要承载的内涵:一个中国梦。
金磊说起英国的苏珊大妈和美国的捉鸡人——英国为什么喜欢炒苏珊大妈?她代表着英国的老处女文化,virgin这个词来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她一生没嫁,简·奥斯丁很多女作家也一生未嫁,它代表了一种坚守、一种执着,看到苏珊大妈,英国人会有非常强烈的共鸣和尊敬。而去年美国达人的冠军是田纳西州的捉鸡农夫,他能把乡村音乐唱得特别地道,一开嗓,所有人都汗毛竖起,马上会眼眶湿润,美国为什么选了这个人?去年经济大萧条,很多人破产、焦虑、不知道出路在哪儿,乡村音乐代表了清澈安宁的、让你回归质朴心灵的东西,美国人太渴望这样一种声音,帮助他们能在萧条中能够找回自我。
毫无疑问,无论是苏珊大妈,还是捉鸡农夫,某种意义上,他们是某个时期的英国梦和美国梦的诠释者。而今年,中国梦的演绎者又会是谁?
这也是金磊的一个担心,“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谁比较冠军相。”在他的眼里,最终的理想达人,应该有着惊人的才艺、朴素的情怀和震撼的故事。尤其是,按照原计划,10月10日会有一场世界达人同台竞技的秀。目前金磊比较看好刘伟——那个无臂钢琴王子。但也只能是看好,“我不知道我们的达人会是怎样,是否有足够的惊人实力代表中国站上世界舞台”。
但也许,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当中国娱乐节目陷入虚假与解构的怪圈,《达人秀》杀出重围,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回归主流,把最清澈最质朴最真诚最有力量的东西还给老百姓——他们特别默默无闻,但是内心都如此自由地绽放,所有的终极表达,不都是这样一个故事么?
金磊给《达人秀》的期限是三五年。三五年后,他希望中国电视能“创新出为中国老百姓服务的节目品牌和模式”,他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做全中国收视第一、所有老百姓都在议论、真正成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里程碑式的节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