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星期三

武汉路网迎来大变局

  

武汉路网迎来大变局
制图/方磊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责任编辑:韩玉晔美编:陈笑宇

  [建设篇]

  [破题]

  年底贯通的三环线是我市建成的第一条真正快速环线。三环线设计时速80公里,是全程封闭的快速路,与城市重要主干道以立交形式互通,或直接从上空“跨”过城市一般干道。

  全长91公里的三环线与一环线大部分在现在道路上建成不一样,它全部是新建道路,大部分是在农田或城中村部位“辟”出的一条道路。

  三环线是一条穿起武汉内外快速路的“线”。在武汉城市总体规划中,三环线以内,共有13条放射线连接到城市内部;三环线以外,有18条城市放射线连接到城市出口路或国道上,因此三环线是“串”起城市内外快速路的“核心线”。

  91公里全部是新建道路

  首条快速城市环线建成

  本报讯(记者杨捷 通讯员武建)2010年,武汉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1000亿元,是武汉城建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其中,构筑城市快速交通网成为投资重点。

  据介绍,武汉主城快速路网由一、二、三条环线和三环线以内13条快速路,三环线以外18条城市放射路组成。在武汉地图上,快速路网呈方格网状。以改变我市路网建设线性分布快慢不分的状况。

  目前,二环线二七长江大桥三塔矗立,明年9月底通车;鹦鹉洲长江大桥开了工;本月底,三环线91公里画成“圆”。

  快速路中,二环线汉口段明年6月竣工;武昌珞狮路高架段11月已通车,东湖路段和东湖隧道段明年6月通车;汉阳段进入前期准备。武汉大道徐东大街段下个月开通;黄浦大街至金桥大道段明年6月竣工。白沙洲大道、沙湖大桥明年6月通车。

  交通规划专家指出,最方便的交通,仍是方格网交通。三环线没有画“圆”时,与三环线对接的31条内外放射路忙闲不均。三环线贯通,市民可自由选择三环线向内辐射的13条快速路进市中心,哪里快,走哪里。

  江城路网革命重要方面是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轨道交通将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今年,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投入运营,2、3、4号线稳步推进,6、8号线部分站点提前开工。1、2、3、4、6、8号线建成,将形成轨道规模约191公里,完成主城“网格化”覆盖。

  业内指出,先建快速路网,保“动脉”,使城市交通保持“大进大出”的活力,又分离跨区交通,为每一区域的内部交通“减负”。下一步,将完善次干道、微循环道路,使快速路网与市民家门口“衔接”,实现出门5分钟进快速路,20——30分钟抵达城市任意一个区域或方向,再用5分钟到目的地的效率。

  5小时交通圈:

  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版图

  [解码]

  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 高海燕

  任何交通格局的变化都会带来投资和产业的流向的变化。中国正在铺开建设的高铁网,使中部的武汉到达国内主要经济城市的时间定在5小时上下,其现实效应和预期效应将会推动中国区域进一步在经济上的整合,高铁正在通过提速人流、信息流的方式,重塑中国经济版图。

  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为例,从2007年至2009年,所发生的产业转移80%都是在广东省内部及周边区域内,包括湖南的京广线沿线地区、江西绕广东省的地区。这是由产业本身对广州、深圳等珠三角中心城市的资源要求和服务需求决定的,即所谓前店后厂模式。空间的距离和流通的效率仍然是产业转移的重要考量。45分钟左右的城市格局、1小时左右的同城化格局和3—5小时左右的区域格局仍然是人们作出投资和生活的重要心理依据。

  武广高铁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以时间换空间的区域融合效应,从而推动产业在更大的空间格局中整合。这是高度市场化后经济地理突破行政地理的必然。随着珠三角因为产业结构优化所带来的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也随着珠三角经济由依赖外需(出口型经济)逐步向内需(大力拓展国内市场)的转型,大量粤企正在开展在国内的生产扩张性、投资扩张性、市场扩张性发展,今年,广东在武汉的投资超过50亿就是一个例证。其实,应该说,这还只是刚刚开始。(记者冯欣楠整理)

  人行立交:新增量达历史总量一半

  本报讯(记者杨捷 通讯员胡军)记者从市城建委得到证实,武汉主城区至今总共有64座人行过街通道,仅今年一年,新增人行立交数目就达到历史总量的一半。

  市委、市政府将人行立交设施项目建设纳入今年“10件惠民实事”之一,全年规划建成人行立交30座,主要位于市区主干道、关键交通节点处、繁华商业中心周边、学校和医院主要出入口处,实现人车分流,缓解人车混行引起的交通拥堵。

  “现在的人行立交更追求以人为本和务实。”担负设计的武汉市市政设计院设计师说。大智路人行立交原本追求“轻巧”,在中部设有一个墩,但不利于交通组织,最后造型服从了交通便利。“现在的人行立交也不带‘屋顶’了。一是清洗不便,二是容易成为摆摊设点的扎堆区。”

  航空:年旅客突破1000万人次

  本报讯(记者瞿凌云 吕作武)武汉是国内首个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武汉天河机场已成为全国六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

  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建成投入使用,年旅客吞吐能力已突破1000万人次,进入全国“千万级”机场行列。

  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已动工,将再建一座航站楼、一条跑道,达到年旅客吞吐能力3500——4000万人次的规模。

  目前,南航、东航、国航均在汉设立基地公司,经营武汉航线的航空公司已达10余家,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60多条,民航班机可直飞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和日、韩、泰以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港口:武汉新港已成亿吨大港

  本报讯(记者瞿凌云 吕作武)“十一五”期间,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开放开发成为国家战略,武汉与下游上海、上游重庆共同形成内河三大航运中心。

  武汉港是国家一级枢纽港。境内有通航河流22条,货运量居长江水系第三位。阳逻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沌口汽车滚装码头二期等相继建成投产,80万吨乙烯配套码头、国家稻米交易中心码头等相继开工建设。

  随着“亿吨大港”目标实现,武汉港将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大宗货物中转港、集装箱运输枢纽港和外贸货物主通道。

  [亮点]

  “货的”小赵:“一天省油十几块”

  [市民感受]

  本报讯(记者杨捷 实习生刘念)汉口火车站东边的金墩路上,巨大的交通指示牌显示北边是常青一路和红旗渠路。今年8月下穿通道“钻”过铁路,连上了站北地区。

  22岁的小赵租住在红旗渠路上,他在紧邻金墩路的华南果批市场当“货的”。“家在河南,18岁到武汉,为沃尔玛送水果,一天跑两趟。”小伙子说话利索。

  “金墩路通了,铁路以北的居民到城市中心区上班购物都方便了。过去我给人家送货,只能绕走常青路或姑嫂树路出去,现在去利济路可以沿金墩路——青年路走直线了。”

  走直线为小赵带来的好处就是省钱,”一趟可以省一两块钱的油钱。”今年不想给人打工了,他将攒下来的钱和父母的“赞助”,买了一台东风小康,自己当上运水果“物流老板”。

  现在一天能跑六七趟,最远的到青山收70元,最近的到唐家墩收30元。“我的车一天可以省15元油钱,那么多的车走近道都省了路,减少了空气污染”。

  火车站门前的王姓交警告诉记者,金墩路打通后,分流了常青路约5%的车流,过去下班时间常青路会堵得水泄不通,现在有了缓解。

  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金墩路以东的新华西路穿铁路通道已经挖通。按照我市城建计划,明年,我市还将贯通银墩路、新华路下穿通道。冲破铁路对整个汉口火车站以北地区的交通制约,整个常青片、站北片十多万居民受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