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有两个数据让人纠结不已,甚至让大家有被愚弄的感觉。这两个数据,一个关于房价调控,一个关于公路收费。
关于房价调控的数据,来自贵州等二线城市刚刚公布的今年房价调控目标。这些目标的提出,是“国八条”的要求,但这些目标,却又把“国八条”着实涮了一把。
“国八条”是这样要求的:2011年各城市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但这个“合理确定控制目标”,却被二十多个二三线城市出台的数据搞成了一个巨大的黑色幽默。
两个数据一比较,就很能说明问题。在房价上涨较快的201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房价平均涨幅为9.9%,但在这些二三线城市刚刚公布的今年房价调控目标中,涨幅大多被设定在了10%以上,太原等地甚至设定为13%。这意味着,如果按照这些城市的目标来看,今年的房价涨幅还将超过去年。这些城市如此“合理制定目标”,被很多网友指责为“不是抑制而是在助推房价上涨”,对于这些地方政府而言,留下这么大的上涨空间,当然对土地财政和GDP是“合理”的,但对“国八条”和寄希望于房价上涨能够被有效抑制的人们来说,这些方向严重跑偏的指标,却无异于一个让人出离愤怒的陷阱。
在这样的目标下,地方政府纷纷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安安稳稳的套子里,既可“完成”调控任务,又能让地方财政丝毫不受损。要说敷衍了事,你还能找到比这种做法更有创意的吗?相比之下,那些至今仍在观望的一线城市,看起来似乎要聪明许多,至少,他们懂得不往枪口上撞。
关于这些房价调控目标引起的质疑,新华社3月24日做了报道,报道中提到,很多人质疑:10%的价格上涨空间究竟是“限价标准”还是“涨价标准”?报道同时援引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韩世同的话说:如果每一个城市都将该目标制定在10%左右,必然会形成一个房价要上涨的心理预期,打破本来已经出现了房价步入稳定或下跌的态势。
韩世同其实已经说得很温和,这些明显与政策与民意背离的调控目标之所以出现,完全是因为地方政府根本不想抑制房价上涨。这些年的楼市调控中始终没有调控不力的责任人被问责,也让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无所顾忌——反正跟中央政策对着干也不会影响我的乌纱帽。3月26日的《新京报》由此发表社论指出:忽悠房产调控当严肃问责。文章指出:各地政府在房价控制目标上纷纷观望和打太极拳,损害的将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权威。多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践证明,如果没有严肃、严厉和真正动真格的政策问责机制,一些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政策基本都是阳奉阴违,最终使得调控不了了之。本次房地产调控成败与否,就在问责是否真正动真格上。对那些公然藐视“国八条”政策的官员,必须用党纪国法进行处置,甚至对那些阳奉阴违者可以撤职查办,以挽救“国八条”的公信力。
挽救“国八条”的公信力,问责是办法之一,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搞清楚“忽悠指标”的生成机制——这些地方政府为什么会阳奉阴违?土地财政和考核机制是根源。地方政府如何摆脱土地财政依赖,如何在考核上侧重于房价满意度之类的民生指标,是问责之外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比于房价调控,公路收费话题的热度毫不逊色。本周,这个话题更是因为“全国96%以上公路将免费”这个数据再度升温。
这个数据来自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3月23日在记者会上的发言。何建中说:交通运输部将研究和完善构建两个路网体系,一是收费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4%不到,相应的免费公路,将占96%以上。单看数据,这是相当鼓舞人心的。但比较之下,很多媒体却发现了问题。3月25日的《齐鲁晚报》就发表文章指出:“96%的公路免费”只是看上去很美。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算术题: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4万公里,仅占公路总里程的1.86%。这就意味着,“收费公路最多只占4%”又是一个偷换概念的数据——如果按照这个数据,人们意见最大的高速公路收费问题根本不会触及,高速公路仍然会在收费之路上一直狂奔下去。
“96%以上公路免费”刚提出来时,很多人都在欢呼,有人还热切盼望交通运输部制定出明确的时间表。但简单的算术题做下来,欢呼被定格成尴尬——这个数据很有些像那些二三线城市提出的房价调控目标,不是在减少收费公路,而是在为收费公路的进一步扩容留下空间。
从房价调控到收费公路,背离甚至忽悠民意的数据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提供数据者都是利益相关方,拿刀削刀把,就好像拎着自己的头发升空,是不可能的事。好在现在是个资讯发达的年代,这些偷换概念的数据,并不能蒙蔽所有人。这些数据的唯一作用,恰恰是让我们看到了利益相关者自减利益的不可能。
□本报观察员 赵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