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峰
记者7月30日从南京市住建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全市近700个工地已经展开了拉网式检查,彻底排除安全隐患。其中重点排查的内容之一,就是各种威胁管线安全的施工行为。此外,还有专门的巡检队伍对城市的水气管线进行检查。7月30日、31日,市住建委还要组织抢修突击队,应对突发事故。
(《现代快报》7月31日A2版)
南京“7·28”管道泄漏爆燃事故发生后,市政府很快采取措施,决心根除地下管线隐患。这种亡羊补牢的举措,让人欣慰,可喜可贺,但是,我认为防患于未然更重要。
亡羊补牢的积极意义在于,羊不会再丢了,以后就太平了;消极意义在于,羊毕竟丢了一次,是教训使然,是被动选择。同样道理,爆燃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南京市决定开始拉网排查全市近700个工地,尤其巡检城市的水气管道,防止管道泄漏爆燃事故的再次发生,毫无疑问,这绝对是好事;但是,要知道,这场全面安全排查是由100多人的伤亡换来的,是由巨大的财产损失引发的,是由血的教训唤醒的。如果这些伤亡的人还健康地活着,他们肯定会说:“要是这次事故没发生,该有多好!”
亡羊补牢固然好,却仅能反映政府有关部门的事后作为,防患于未然才能反映政府有关部门的事前作为。尽管都是政府的作为,但是,事前作为比事后作为更重要,因为事前作为更能反映政府的主体能动性,这时,“事”还没有发生,伤亡尚未造成,损失尚未带来。所以,责任型的政府部门更应该防患于未然,为此,政府部门至少需要避免以下两种消极倾向:
首先,罔顾民意。事发前,就有群众舆论称,这块地方“早晚会出事”。因为发生爆燃的塑料四厂所处的迈皋桥地区居民,已与地下的化工管线、地上的众多化工设施毫无防备地共存了很长时间,曾经有过丙烯管线泄漏的征兆。但是,有关部门置群众的提醒于不顾,要么不以为然,要么心存侥幸。“早晚会出事”是群众的呼声,是群众的警告,如果为官者早听民意,采取必要的防患措施,何有今日之悲剧?其次,被动作为。相对而言,技术专家、政府生产安全管理部门,肯定比一般群众更了解丙烯管线现存的状况及其泄漏的后果,然而,居民与危险化学品“亲密接触”若干年,施工队伍盲目施工缺失监管,相关部门却麻痹大意,出了事才忙着去补救,没能做到关口前移,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通过这次爆燃事故,我认为,政府相关部门贯彻以人为本,不仅要在口头上讲,更应该在行动上做;反映到关系民生的事故隐患上,不仅要在事故后进行安抚和排查,更应该提前预防。
(南京政治学院副教授,博士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