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程贤淑
晚报讯 穿过繁华的街道,不论是近观还是远望,四处都是富态高贵、姿态万仪的牡丹,这般盛世年华的景象即将在长宁成为现实。昨天,记者从长宁区获悉,该区经多年精心建设,法华区域内的 “城市最大牡丹园”(涵盖城市繁华图景的牡丹园)已现雏形,明年春4000余株牡丹将让人们置身于牡丹花的海洋,重现法华“小洛阳”的历史美景。
以华山绿地、安顺绿地为中心、长宁区法华镇路沿线、乃至街道机关大楼等屋顶,目前已载有2000余株牡丹。分为粉、白、红、黑、蓝几大色系,品种繁多。 “我们专门从洛阳引进了白玉、大棕紫、黑乌金、菱花沾露等10余个品种。”有关人员表示。其中,安顺路、定西路路口的法华牡丹园,围绕着一座中国式 “牡丹亭”,集中种植了500株洛阳牡丹。
在南方,人们似乎很难种出牡丹的那份“国色天香”,所以牡丹不适合南方种植的说法不胫而走。然而,明清时地处法华镇的法华牡丹也曾盛极一时,与洛阳牡丹一起称绝中国。据长宁区志记载,早在南宋初期,洛阳花匠到南方避难,将洛阳牡丹带到法华镇,还首创了法华牡丹嫁接法,育成了以盆栽为主的牡丹精品。镇内诸园宅第,无不栽种。清代牡丹专家计楠还在《牡丹谱》中录下104种牡丹名品,其中法华牡丹就占到48种,称绝江南。故法华镇一度享有“小洛阳”的美誉。
恢复“小洛阳”牡丹花城美景,成了近年来长宁众多市民的梦想。 “近日,同属法华镇范围内的中山公园,也已完成了牡丹园的一期改造。”长宁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孙小姐表示。作为上海最早栽植牡丹的公园,中山公园拟通过扩大牡丹种植范围和数量、种类的方法,让牡丹园更加璀璨夺目。“中山公园内的牡丹园建于1956年,内有始建于1916年的牡丹亭。现有面积3628.5平方米,原有牡丹230株,共计36个品种,其中 ‘粉中冠’、‘种生粉’等品种有些已有60余年生长年限。 ‘大金粉’、‘赵粉’、‘银红巧对’等品种中有些已有四五十年生长年限。此次改造后,通过调整地块,专门留出约850平方米的区域栽植洛阳牡丹。”
本次改造选入了“白鹤卧雪”、“昆山夜光”、“黑花魁”等49个品种,共栽植1457株5至6年生的洛阳牡丹。为确保牡丹有充足的阳光雨露,有关部门还专门对冠幅较大的高大乔木进行了强修剪,淘汰了部分长势不良的植物。现牡丹园内牡丹的品种总量已达到70多种,共计有1687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