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李叔同是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奇才。他善诗词、善书画、善篆刻、善音乐、善戏剧、善文学,几乎涉及艺术中所有领域,且每一项都成就斐然。他向中国传播了使用五线谱的西方音乐,他的话剧茶花女开了现代剧的先河,裸体模特、版画艺术、现代油画艺术也由他引入国内,他所创作的 《送别歌》成为经典名曲。大画家丰子恺、潘天寿亦出自其名下。
然而,李叔同在给人们带来一个个惊喜之时却又削发为僧,遁入空门,成了弘一法师,从此,他的书法风格大变,有人说返璞归真,也有人说没了章法。
返璞归真大法无法
历史上有不少精于书画的僧人,如智永、怀素、石涛,严格说,他们是披着袈裟的艺术家,他们的书画艺术在家、出家时是一脉相承的。李叔同出家后渐渐转换角色,也渐渐不搞艺术了。画不画了,章不刻了,戏不演了,惟独字不可以不写。但此时弘一大师的字风格大变,“书法”两字仅留 “书”去了“法”。世人在大师的字迹面前十分迷茫,有人说他把中国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也有人说已谈不上书法,仅写字而已。弘一大师对自己出家前的一切是予以彻底否定的,并以八个字来总结“一无是处,一无可取”。
大师的字没有章法后临习者方便了,十分有利于弘扬佛法,但给鉴定者、收藏者出了一道难题,只有在大师字迹面前细细揣摩,用心领会才能有所领悟。题书、落款、印章每个细节都十分重要,《弘一年谱》及相关记载也有很大辅助判断作用。为了弘扬佛法,弘一大师常以书法广结善缘,结缘后有时会在书信中提及,这为鉴定真伪提供了佐证。曾有人求鉴一幅,说是弘一大师的真迹书法。题书时间、地点为“癸酉”“明州”,“癸酉”为1933年,宁波旧称“明州”,而据《弘一年谱》1933年记载,弘一大师当年整年均在闽南,不可能跑到宁波去题书,从这点上足见其伪。此外,伪作的刻意模仿往往显得拘谨,不够空灵。
出家前作品或现真身
2002年曾有报道说在杭州风雨楼发现了一批李叔同的早期作品,有油画、水彩,还有素描。大致为《东瀛民居》、《溪山彤云》和《出海》三幅水彩,以及钤有“演音”的印章一方。“演音”是李叔同出家后的法名,猜测弘一法师刚为僧人时偶尔也画画。油画五幅,分别为《富士山》、《采果园》、《湖边亭阁》、《流水人家》和《冥想》,估计这些油画是李叔同留学日本时的作品,《富士山》有“宣统二年李岸”的署名,李岸是李叔同的曾用名。
另有一些画,钤印有“息霜”或 “息翁”。李叔同1905年赴日本,不久入东京美术学校,他先后师从黑田清辉、中村胜治郎、长源孝太郎等学习西洋画。李叔同画风与几位老师接近,有点印象派的味道,他的水彩往往画意简洁明快,线条流畅有力,设色沉着不俗。据说,这批画是风雨楼的楼主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用很少的钱逐渐买到的。
作品表现逐年上升
李叔同的作品一般被划分为两个时期,出家前为一个时期,出家后为另一个时期。风雨楼这批李叔同作品的发现,为人们研究李叔同出家前的艺术风格增加了不少实物,也为李叔同出家初期有没有绘画作品的争论找到了答案。
但目前,李叔同的绘画作品市场上极难见到,可以看到的基本上是书法作品,而且书法作品也是出家前很少,出家后较多。由于其书风独特,更由于对大师的敬仰,弘一法师作品的市场表现较好。
1994年朵云轩上两幅对联,隶书对拍到2万元,楷书对6.4万元落槌。进入21世纪后,他的作品更是进入了上升通道,还是在朵云轩,弘一法师的作品已经拍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如2003年“楷书摹龙门四品”拍到了50万元,“行书十六言”对联以41万元落槌,弘一法师的 《四分注戒本随讲别录》更以187万元的落槌价创了当时新高。2004年,弘一法师的《出世入世箴言手卷》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以121万元价落槌,他的作品拍卖价格逐年上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