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呼和浩特9月13日消息(记者金建军 通讯员刘杰峰 赛音毕力格)近日,中国蒙古语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哈斯额尔敦在内蒙古鄂托克旗考察,首次发现位于该旗的阿尔巴斯山的岩壁上刻有回鹘体蒙古文“岩文”,岩文内容还涉及到了蒙古帝国玉玺印文。
回鹘体蒙古文是改良自回鹘文字的传统蒙古文字,属拼音文字类型,脱胎自粟特—回鹘字母系统,初创于成吉思汗时代,成为13世纪至16世纪末期的传统蒙古文字。到元世祖忽必烈时期,造新体蒙古文—八思巴蒙古文,作为元朝法定文字。16世纪—17世纪回鹘体蒙古文经过改革,形成近代蒙古文,成为今天通行的蒙古文直接前身。我国的蒙古族使用的蒙古文有31个字母,表示元音的7个,表示辅音的24个,拼写时以词为单位上下连书,行款从左向右。据了解,传统蒙文文献保存丰富,现存最早的回鹘体蒙古文,见于约刻于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年)的成吉思汗石碑。在鄂托克旗的阿尔寨石窟寺内至今还保留有大量的回鹘体蒙古文榜题,而回鹘体蒙古文“岩文”的发现,尚属首次。
首届中国·阿尔寨文化节期间,哈斯额尔敦教授受邀参加阿尔寨文化高层论坛,在观看“鄂托克旗岩画图片展览”时,一幅照片上隐隐约约的三行回鹘体蒙古文岩文引起了他的注意。随后随同有关专家前往实地进行考察,在阿尔巴斯山中的猫儿沟支沟阿玛乌苏沟中发现了两处蒙古文岩文以及藏文岩文和佛塔、法轮、人面像等岩画。
哈斯额尔敦教授说:“这两处岩文,一处刻的是地地道道的回鹘体蒙古文,另一处刻的是较晚期的蒙古文,其内容是佛教的咒文六字真言。”他说至于回鹘体蒙古文岩文的内容,现在还不能够定论,乍看类似“长生天气力里”的字样,“长生”字的音节里有重叠的笔画,不好确定,因岩壁风蚀,往下还有没有“天”字,“气力里”字样,因个别笔画不清也不能确定其具体内容。
据鄂托克旗地方志办公室副译审仁钦道尔吉介绍,“长生天气力里”,是蒙古帝国玉玺的开头语,全文为“长生天气力里,大蒙古国大皇帝圣旨所到之处的顺民和异民,必须敬畏(遵奉)之。”蒙古帝国时期的圣旨、诏书、令牌的开头,都有写“长生天气力里”这几个字的惯例。在梵蒂冈博物馆里保存着一封1246年大蒙古帝国可汗贵由致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的一封国书,国书还盖有大蒙古帝国的玉玺,这是目前发现的大蒙古帝国唯一玉玺印文。
针对在阿尔巴斯山中发现的回鹘体蒙古文岩文的内容还无法完全确定的情况,哈斯额尔敦教授说:“它是一幅年代久远的回鹘体蒙古文岩文,研究价值很高,我们要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继续仔细解读和深入研究,这对于鄂托克旗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研究蒙古文字的发展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