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0日星期五

天气预报原来是“商量”出来的?

  老鬼

  预报温度为何总是低于实际感受?高温预警,这是不是一个纯粹的科学问题?“天气预报就是不上40℃”,这一传言有无根据?气象专家近日解读称:高温预报是测量出来的,也是“商量”出来的。(8月20日《南方周末》)

  几十年前曾经有一段相声节目至今记忆犹新,那是著名相声演员笑林、李伯胜合说的《笑林广播电台》,在播报“天气预报”时,笑林播报:明天气温可能8到10℃,也许17到18℃,最高37到38℃,但绝对不超过40℃。这样的播报令人喷饭,当然只能当笑话听,也不会成为事实。但是如今看来却并不一定了:北京,7月5日,电视台记者将一枚鸡蛋打在路面井盖上,3分钟后,熟了;杭州,8月13日,一支酒精温度计仅仅在路面上比划了一下,红色酒精柱即刻突破了极限值,它的上限是50℃。但在电视台播出的天气预报里,这两地最高气温才分别为37℃与32℃;可当日两地实际最高气温测值为40.6℃与39.5℃。

  原以为搞天气预报是一种严肃的科学问题,天气如何变化,气温高低多少也是通过精密的测量,是用谨慎的数字说话的,可如今听听气象专家的话语简直能把人雷吐血:高温预报是测量出来的,也是“商量”出来的。既然是“商量”出来的,其中就难免有笑林那样的“为了现场的效果了”。在我们国家有一种传统的“稳定因素”。什么问题出来了,要不要向社会如实公布,并不是看这种事情的实际需要,而是要看“影响不影响社会稳定”,似乎如果把气温实际达到40℃以上,甚至50℃公布出去,社会就不稳定了,天下就要大乱了。于是,实际气温再高,在天气预报里也只是永远37、38℃,“绝对不超过40℃”。

  有一个故事叫《半夜鸡叫》想必大家都知道,财主为了让长工多干活,不惜自己装公鸡提前打鸣,为的就是让长工误以为时间到了,要上工了。而这个天气预报绝对不超过40℃虽然是为了“稳定社会”,而对有些企业和单位来说,却着实充当了“周扒皮”的角色。在前一段时间,一些地方不断出现热死人的现象,但从天气预报上看,气温却并不怎么特殊,而不少地方、单位甚至连高温费、降温费还没有发。这些情况尽管有一些单位推诿扯皮工作拖拉甚至麻木不仁的问题,却也不能不说与我们的天气预报“不疼不痒”的原因有关。

  随着国民意识的开放和内心承受能力的增强,对群众来说,现在不是怕情况透明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属于自然灾害,情况越透明越如实,群众就越会作出充分的准备,这样遭受的损失就会越小。而反之,该透明的不透明,天气预报含含糊糊,表面上看“情绪稳定”了,但恶劣的天气常常把人搞得措手不及,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损失却损失了。把权利的归于权利,把科学的还给科学,这也许是把天气预报搞成真正“天气预报”的唯一途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