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巴基斯坦救灾成首个进入重灾区的外国救援队揭秘中国国际救援队艰苦生活——
顶40度高温每个毛孔都像喷泉
在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以来,巴基斯坦这个原本就多灾多难的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帮助。
从8月27日起,在巴基斯坦南部受灾最严重的特达地区,出现了这样一幅景象:在一片尚未“重生”的空地上,突然出现了许多顶迷彩帐篷,身着白大褂的中国医生们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在帐篷里忙碌地问诊、治疗。
中国国际救援队也是第一支进入该地区的外国救援队。
中国地震局国际合作司处长徐志忠及武警总医院女医生张永青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队员们在全力实施救援工作的同时,也克服着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困难。
揭秘
没水大家习惯“不刷牙”
“你不要笑话我们啊。”说到队员们的生活起居,徐志忠跟记者打趣道。生活用水的问题是队员们提前预想到的。但没想到如此困难。记者致电时,徐志忠说有一个好消息,从卡拉奇采购的大桶水已经在路上了,队员们终于可以用干净的水做饭、刷牙了。
可在此之前,队员们用的都是印度河里运来的河水,非常浑浊,在脸盆里沉淀后有一半是泥沙。“我们把河水分解过,没什么有害物质。”徐志忠说,这样,大家在不能忍受“浑身用手一搓都是泥”的状况时,就用河水冲个澡。但有人“下不了狠心”的话,就几天不洗澡。结果好多人身上都起了痱子。
“那刷牙怎么办呢?”记者这么一问,徐志忠笑着回应“不刷呗”,他苦笑着说,有人就是几天不刷牙的,都习惯了。末了还不忘加上一句“你不要笑话我们啊”。
张永青说,对于女队员来说,这一切更是难以忍受,尤其是那些在生理期的女队员。
太热一小时内湿透三件衣
8月的巴基斯坦南部热浪滚滚,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下午光照足时,帐篷里的温度能达到45-46摄氏度。”徐志忠说,医疗队共搭建了五顶大帐篷,每个帐篷约40平方米的空间里,任何时候都挤满了病人。
高温加上人多,医护人员们还要穿上白大褂,戴上手套、口罩,其闷热程度简直难以想象。“身上全是汗,医生给病人治疗的时候,汗水就不断地往地上滴。”徐志忠说,都不敢拧,一拧一摊水。张永青甚至幽默地向记者描述说,“每一个毛孔都是一个小喷泉”。
徐志忠还给记者举例说,有一个医生一小时内湿了三套衣服。就这样,不断有衣服湿透,换上干的继续看病。
饮食泡面要“计划着吃”
“我们昨天就吃到了大米粥。”徐志忠的言语中有些自豪,他说,救援队从国内带了大米过去,配上榨菜,这样的“美味”让大家念念不忘。但最“美”的当然不是米粥、咸菜了,是前两天的一顿“西红柿炒鸡蛋”。
徐志忠说:“采购非常困难,我们托人去市场上买了土豆、洋葱,还有西红柿、鸡蛋,这些国内稀松平常的材料最终让大家大快朵颐。”
听徐志忠讲了队员们平时的食物供应后,记者才真正理解为什么一顿西红柿炒鸡蛋能让大家那么满足。
“我们每天吃的就是一种部队上用的‘单兵自热食品’,就是那种加一点点水,10分钟时间就会变得很热的食品。”徐志忠说,这种食品里面有很少的菜及腊肉等,很耐饿,但是口感就差了一点。
对于像徐志忠这种吃了多年自热食品的老救援队员来说,更愿意吃方便面。“吃方便面是享受。”徐志忠说,但所带的方便面有限,大家也不能敞开了吃,“得计划着吃”。
住宿睡在地上搭建“现代化”厕所
据悉,救援队在特达地区马克里区警察局总部一座刚刚完工的二层楼房内住宿,几个人挤住一个狭小的房间。
徐志忠告诉记者,由于天气闷热,夜晚房间里根本无法入睡,大多数队员只好拿着防潮垫、毛巾被到楼前空地和楼顶上休息。大家每天都调侃说,这是“以地为床”。
灾区的夜晚是蚊虫的天下,躺在潮湿的地面上,身上不断有青蛙和一些不知名的昆虫爬过,队员们翻来覆去睡不着。尽管抹上了花露水,但早上醒来,身上还满是蚊虫叮咬的红包。
住宿环境如此艰难,但是队员们还是保持着乐观。“我们挖了个‘战地厕所’,可以用‘现代化’来形容。”徐志忠幽默地向记者介绍说,这个厕所虽然简陋,但也“五脏俱全”。
对于救援队员来说,冲水马桶是不能奢望了,但基本的“设备”是需要的。首先,厕所分男女。虽然是连在一起的两个简易厕所,但中间用不透明的塑料布隔了开来。
“绝对互相看不到。”徐志忠再次开玩笑说。这名参加过多次救援行动的“老战士”总一再“夸赞”厕所“现代化”,但其艰难、不便的状况是可以想象的。
讲述
女医生们非常受欢迎
张永青是来自武警总医院的一名女医生,身在巴基斯坦的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为了尊重巴基斯坦民众的宗教习惯,尤其是尊重巴基斯坦妇女,救援队这次派遣了14名女医生。
“这里的妇女们宁可有病不治,也不会让男医生来接诊的。”张永青告诉记者,所以,救援队的女医生们抵达后,当地人非常高兴,口口相传:“中国的女医生们来了”。于是,女医生的工作量每天都在增加,每天人均接治病人近百个。
“摸摸她们的手,她们都会觉得非常亲切。”张永青说,帐篷搭起来第一天,她就接治了一名老者。
“她当时来的时候表情非常痛苦,情绪也很激动,一直用乌尔都语念叨着自己的病情。”张永青回忆说,她看到这个老太太也觉得很心疼。于是,她轻轻地按了按她的肚子,握握她的手,老人的表情立即放松了许多。
“等她离开的时候,她握着我的手,眼睛里满是感激。”张永青说自己至今还记得老人当时的神情。老人走到门口后,又一次回头,双手合并起来向医生们作揖致谢。
新闻幕后
中国救援队临时改道前往巴重灾区救援
自7月下旬以来,巴基斯坦洪灾肆虐,已导致至少1600人死亡,约2000万人受灾。位于巴基斯坦南部的信德省是巴洪灾最严重的省份。
特达地区位于信德省首府卡拉奇东北100多公里处,灾情更是严重。26日,位于特达地区的印度河沿岸一座大坝被洪峰摧毁,为救灾雪上加霜。
经过近两天的辗转奔波,由55名队员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于当地时间8月27日晚6时40分抵达巴基斯坦洪灾重灾区信德省特达市,着手进行人道主义救援。
中国国际救援队领队黄建发说,救援队在实施人道主义救援地点方面进行了周密考虑。由于之前计划的西北部地区和东部木尔坦市已经有众多救援机构聚集,中国国际救援队临时决定,奔赴受灾最严重的特达地区进行救援。
本版文/记者 王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