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印象“非常友善”
第一次新闻发布结束,下台和记者一一握手。
“你知道你提到的这个软件是什么吗?”
“我想再问你一个问题,你有孩子吗?”
2009年6月9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当英国广播公司(BBC)驻北京记者詹姆士求证:中国政府是否准备要求安装一种叫“绿坝”的软件,台上的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秦刚甩出上述“两连问”。
这位喜欢在新闻发布会“反击”记者的秦刚,已经卸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一职。南方周末记者从有关渠道证实,他已于9月8日飞赴伦敦,出任中国驻英国公使。
根据外交部官方网站信息,在过去5年多的时间里,秦刚主持了180多场例行记者会。在每个星期二和星期四,外交部新闻司的3位发言人——司长马朝旭、副司长秦刚和姜瑜轮流上台主持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秦刚最近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主持例会,是在7月15日。他在回应记者关于自由赴西藏采访的提问时说,“无论关于西藏还是新疆,我想和有关记者说几句话。我希望你们能够基于现实,而不是基于你们的幻觉来进行报道。”
据了解,外交部正在寻找秦刚的继任者。
39岁的秦刚,2005年从驻英大使馆参赞职位上调回国内,担任新闻司副司长兼发言人。他的前任是章启月。据当时《京华时报》等媒体公开报道,外交部曾考虑再找一位女外交官接任,不过“众里寻她千百度”,最后还是选中了远在英国的秦刚。“他刚从英国回来,知道怎么跟外国人打交道,”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驻京外国记者,向本报记者回忆2005年4月5日秦刚的第一次记者会的情形:“他非常友善,发布完之后,下台跟所有中外记者一一握手。”“并不是所有发言人都会这么做”,这位外国人说。
在场的一位中国女记者则表示,他展现了“刚中带柔”的一面,不仅做到“滴水不漏”,还时不时透出点“温柔”。为了照顾翻译,他还放缓了语速。
开始让记者“不太舒服”
“他会生气,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公,并且开始‘不按剧本念’。”
当然,这只是秦刚展示给中外媒体的第一印象。5年之后,这位发言人风格在一些受访外国记者眼中,已不似当初。“他展示了越来越强烈的自信,但给记者更大的压力。”上述外国驻京记者说。他开始直接对台下记者的提问进行“反击”。比如,德新社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他从“流亡藏人”那儿获取信息,是因为难以从中国有关部门得到相关核实。秦刚反驳:“我们打个比方,如果有一个人他饿了,没有钱去买吃的,他就能去偷,去抢,去抢银行吗?这是一种强盗的逻辑。”
在例会上,秦刚多次公开斥责西方媒体歪曲报道2008年西藏“3·14”事件等。“他有时会让记者当场感到难堪。”一位英国记者说。例如,当一位记者追问,中方将何时对美国对台售武公司进行制裁?秦刚回答:“我听懂了你的问题,也希望你能够听懂我的回答。”有记者求证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儿子金正恩访华的有关传闻,秦刚说,有关报道是“无中生有”:“你知道中国有一句成语叫‘走火入魔’吗?”
确切地说,外国记者“不太舒服”的感受,大体发生在2008年后。从“3·14”事件到北京奥运,从新疆“7·5”事件到力拓案和谷歌事件,当这一系列焦点事件发生时,秦刚几乎无一错过。每次新闻发布时,报道这些事件的西方主要媒体记者,就坐在台下和秦刚面对面。
“他会生气,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公,并且开始‘不按剧本念’。”上述常驻北京记者说,秦刚没有以惯用的外交辞令应对,这使得一些话语更有冲击力,即使敏感话题也不例外。
比如,美国一个乐队发行了一张名为《中国民主》的新专辑。秦刚表示:“据我了解,很多人不喜欢这类音乐,因为它太嘈杂,噪音太大。我想你应该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了吧?”对于个别网站被屏蔽,秦刚除了重申中国互联网充分开放、政府依法管理网络之外,还加上了一句,“至于能看什么,不能看什么,能看的就看,不能看的就别看。”
他的上述发言在互联网上引起一些争议,那支美国乐队的“粉丝”就曾发出抗议。有人认为,外交官应该更加“温文尔雅”。不过,仍有大量网友转载他的这些个性言论加以热捧。他们认为,中国政府开始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了。
在外交部,作为国家立场的表达者,发言人一职的关注度甚至不亚于外长,而他们也最容易被拿来比较。一般而言,个性突出的发言人更受肯定,比如章启月、孔泉、刘建超,以及沈国放,都被许多受访外国记者提及。而同样富有个性的秦刚,在受访记者眼中却充满矛盾。他们会使用涵义丰富的汉语来形容秦刚,褒贬之差甚大,比如,“调侃”VS“挑衅”,“自信”VS“自负”,“强硬”VS“傲慢”。
一位外国女记者描述说,秦刚习惯在回答问题时喝水,“用凌厉的眼神扫射台下”。而曾参加外交部例会的一位中国记者则表示,他并不太关注发言人的个性,真正在意的是:中国的表达能否让外界更了解中国?
“有时候我们也感觉火药味太浓,太咄咄逼人。”外交部一位人士说。据透露,在新闻司,秦刚分管欧美大处和公共外交处(现改为公共外交办公室)。“他在台上和台下的性格相似,是‘性情中人’,对工作和下属要求严格。”
不过,也有外交部官员和外国记者认为,不同风格的发言人搭配,恰到好处。外界对秦刚实际上知之甚少。他较为人所熟知的另一社会职务是“中国节水大使”,曾拿起发布台上的矿泉水作宣传:“我这瓶水只喝了一半,我把它带走,下次接着喝。”
粉丝仍然不少
秦刚的反问并非总能“吓住”记者,一些记者对他“报复性”提问。
现实中,秦刚有许多支持者。一位全国青联女委员说,因为给中直机关青年讲解过外交形势,身材高大的秦刚拥有许多“粉丝”,“他好帅啊!”
秦刚被他的母校国际关系学院视为最引以为傲的校友之一。学院校友办公室在一篇文章中评价道:“秦刚的发言强硬且直接,非如过去的答非所问或遮遮掩掩,而是直截了当地表达出了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我党和政府开始变得充满自信,不必对外曲意逢迎,不必去顾及外国政府和组织的非议,敢于发出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在飞赴英国的前一天,秦刚到新闻司各个处室与同事握手告别。有同事注意到,去年刘建超离任告别时,使用的是与大家拥抱甚至“熊抱”的方式。
刘建超现任驻菲律宾大使,此前卸任的发言人章启月现任印尼大使,前发言人孔泉任驻法大使。自外交部1982年尝试开发布会、1983年建立发言人制度以来,已产生23名发言人,他们后来多被委以重任,比如钱其琛后来担任副总理兼外长,李肇星担任外长,陈建则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
此次秦刚出任驻英公使,也被认为得到提拔重用。作为重要的建交国,中国驻英美等10国大使为副部级外交官,而公使地位仅次于大使。这将是秦刚第三次出使英国。1992年他进入外交部西欧司,1995年首度赴英,1999年回到西欧司,2002年再度赴英。
秦刚1988年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毕业后,先是被分配到外交部下属的事业单位“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据透露,他曾为合众国际社当过“中秘”。这使得他熟知媒体运作规律,有时会“揪住”消息来源反诘记者,比如,当有记者请他评论台湾媒体关于“非典”是由于中国境内的生化战争引起的说法,秦刚说:“这是谁发表如此不负责任的无稽之谈?你去找找,把那个源头揪出来。”
当然,这更像是在调侃。但秦刚的反问并不是总能“吓住”记者,经常会有曾经被秦刚“噎住”的记者,会选择“报复性”提问。例如当“绿坝”安装计划推迟时,BBC记者昆汀就在新闻发布会上抓住机会发问:“Qin Gang,do you have children(秦刚,你有孩子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