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疆的友谊 无私的援助
——记外国驻华使节参观中国对外援助60周年纪念展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孙奕、王琳琳、石峭)一份份斑驳老旧的历史文件、一座座以“友谊”命名的建筑、一张张中国志愿者和外国友人绽放的笑脸……16日,逾百名外国驻华使节参观了中国对外援助60周年纪念展,走近中国援外六十载壮美华章。
“此次展览揭开了‘不为人知的故事’。”联合国驻华协调员罗黛琳和欧盟驻华代表团公使衔参赞高佑翰异口同声地表示,也道出了众多驻外使节的心声。
他们口中“不为人知的故事”是中国悠久的援外历史和众多援助项目。1950年以来,中国向亚洲、非洲、东欧、拉美和南太平洋地区的160多个国家提供了援助,帮助受援国建成了近2000个与当地人民息息相关的各类项目,约10万名各国官员及管理技术人员来华参加培训和研修……
“60年来,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慷慨、宝贵的援助,帮助他们解决温饱问题,这缔造了跨国界的和平。”刚来华上任不久的罗黛琳曾在孟加拉国、缅甸等地工作过,是一名联合国机构的“老兵”,她如数家珍般回忆道:“我在孟加拉国工作时,就知道孟加拉国在中国援助下建设了孟中友谊会议中心,今天在展板上看到这个项目,感到尤为亲切。”
罗黛琳还认为中国奉行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体现了中国真诚无私的友谊及谋求互利共赢的精神。“中国应多发行刊物书籍来介绍援外经验和项目,别国也应该对中国相关原则精神多加了解。”她说。
在介绍八项原则的展板前,阿富汗驻华使馆二等秘书纳瓦毕喃喃低语:“难忘周恩来总理的深情厚谊。”
周恩来总理在1964年访问非洲十国期间,宣布了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受到发展中国家的热烈欢迎。
“上世纪50年代两国刚建交不久,周恩来总理到访阿富汗。尽管当时阿民众还只能用广播来获取访问的消息,尽管那时我只是个小男孩,但那段历史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纳瓦毕回忆道。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援建的帕尔旺水利工程灌溉面积达数万亩,成为中阿传统友谊的见证。回溯历史,纳瓦毕认为中国对阿援助促进了阿富汗社会发展。同时,当前阿富汗面临和平重建,百废待兴,亟待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循环回收系统等方面进行合作,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东帝汶驻华使馆一秘安雷修也怀有深厚的中国情结。他特别将记者带到介绍本国受援项目的展板前,激动地介绍着:自2002年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十分关注东帝汶民生需要,多次提供大米、农机具、渔具、农药、抗疟疾、药品等物资援助。“虽然东帝汶只是个小国,但中国多次提供了东帝汶亟须的援助,我们从中获益良多。”
“在援外事业上,中国可谓发展中国家中的翘楚。”站在介绍坦赞铁路的多媒体展区旁,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局长霍百安如此评价。
她认为,中国在提早实现联合国千年计划的多个目标后,还向其他欠发达国家伸出援手,尽显无私。她举例,坦赞铁路援建项目建设时,受限恶劣条件,当地政府和人民都将此项目视为“不可能的任务”。但中国援助者却做到了,功绩和奉献精神实在引人瞩目。
“修建坦赞铁路的伟大精神现在依然照耀于非洲大陆之上。中国应当为对非合作与援助感到自豪,坦桑尼亚也为是中国永远的朋友而骄傲。”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奥马尔·马普里说。
除了实实在在的援建项目外,中国在对外人道救援、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阿尔及利亚,中国首支援外医疗队头顶烈日、脚踩黄沙,赶赴在救死扶伤的路上;中国-埃及友谊示范学校的埃及学生用稚嫩的笔触写下“你好中国”;曾在华参加培训班的外国学员依依不舍,留下一封封感谢信……满载情谊的图片、实物引得驻华使节驻足观看、频频感慨,也记载了中国援外事业六十年铺就的辉煌道路。
“中国在能力建设等‘看不见’的领域不遗余力,友好举动令人动容。”马尔代夫驻华使馆外交官法兹玛·娜芝瓦说。
12日在北京拉开帷幕的纪念展主题为“大道无疆”,由商务部、外交部、财政部等部门共同举办,采用展板、模型、图片、实物以及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回顾了60年来我国援外事业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了中国与受援国在基础设施、农业合作、医疗卫生、产业发展、文化教育、能力建设等领域开展的广泛合作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展览预计于16日结束。
8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参观中国对外援助60周年纪念展。这是李克强与我国参加对外援助的志愿者交谈。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 摄
李克强12日在北京参观中国对外援助60周年纪念展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今年是新中国开展对外援助6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2日在北京参观了中国对外援助60周年纪念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国务委员戴秉国,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也参观了展览。 >>>详细阅读
8月15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平等互助 共同发展
作为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援外事业已走过一个甲子。60年来,我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坚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无私援助,加深了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60年,我国通过援建项目、减免债务、开展技术合作、提供一般物资、加强人才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受援国建立和发展民族经济、改善民生状况、促进社会进步,成果丰硕,举世见证,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尊重和信赖。在对外援助过程中,我国发展并巩固了与受援国的友好关系,结交了一批全天候的发展中国家朋友,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他们坚定的支持。可以说,我国的援外史,就是一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平等互助、共同发展、加深友谊的历史。 >>>详细阅读
真诚相助 共谋发展——中国对外援助60周年综述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记者 王希)2010年,中国对外援助事业走过60年历程。
站在历史的坐标上回首过往,中国对外援助虽经风雨却始终重信守诺,将力所能及与受援国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60年来成绩斐然。
展望未来,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的全球经济变革隐约在前,中国自身尚需求解许多发展难题,但将继续坚持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共谋发展的方针,不断推动实现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世界的良好愿望。 >>>详细阅读
中国外援60年:对外援助之花在国际合作中绽放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7月18日电(记者 郭春菊)许多中国人最早知道遥远非洲大陆的坦桑尼亚,是从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开始的。这条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中部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5公里的铁路,是中国人民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支援南部非洲解放的紧要关头,伸出援助之手铸就的一条发展之路。它自1976年7月全线建成后,就成为坦赞经济发展的命脉,树立了中非人民友谊的丰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