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星期五

银监会就大型商业银行上市密切关注三大问题答问

  大型商业银行上市后银监会将密切关注三大问题

  ——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主任杨家才谈农行上市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记者刘诗平、白洁纯)中国农业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十天后,7月29日计入上证综指和沪深300等成份指数。在作为银行监管者的银监会看来,农行上市将会给“三农”金融服务乃至中国银行业带来什么?对亿万客户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在农行上市新起点上,银行监管方面会如何监管以适应和促进农行及整个银行业发展?近日,新华社记者专访了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主任杨家才。

      中国金融改革和开放迈出坚实一步

      问:农行成功上市并计入上证综指和沪深300等成份指数。上市会使农行发生哪些变化?将为中国银行业带来什么?

      答: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股改收官之作,农行成功股改上市对深化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意义不言而喻。对农行来说,股改上市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首先,上市有利于农行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引进了基石投资者、战略配售机构和广大中小股东,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和资本所有者对银行的有效看管。

      其次,上市有利于农行形成有效资本补充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农行A、H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充实农行资本金,以提高资本充足水平。上市后的农行拥有更有效的融资渠道,与资本市场接轨有利于农行未来更加灵活地选择适合自身融资需求的融资模式和方案。

      第三,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等要求,也将进一步推动农行提升盈利能力,提高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特别是风险管理水平。

      第四,上市后的农行在海内外市场拥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有利于未来业务的扩展,有利于实施整体的发展战略。

      农行的上市,标志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标志着中国金融改革和开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经过股改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了财务重组,建立了现代化的公司治理体系,盈利能力及风险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上市后农行将有能力为亿万客户提供更加高效全面的金融服务

      问:农行上市会给“三农”金融服务带来什么?对亿万客户来说意味着什么?

      答:“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行改革的总体要求,“三农”业务是农行的业务亮点之一,也是农行重要的发展优势。

      县域经济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需要大型上市银行开展县域金融服务。未来30年,县域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农行在服务三农方面有着天生的优势,在县一级市场居于主导地位:在县域市场拥有完善的网点网络体系;拥有完善且富有特色的三农金融产品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县域客户的需求;是唯一一家对县域业务实施事业部制管理的大银行,这种独特的制度安排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推动县域业务发展;长期服务三农,在县域市场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县域客户对农行的认同感很强。

      农行上市有助于农行巩固和提高在县域业务方面的竞争优势。上市后,农行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资本实力显著增强,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保证了在县域地区的信贷投放。上市后,资本市场对农行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将使农行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从而能够帮助农行提升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农行服务“三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农行正在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试点。三农金融事业部是农行内部相对独立的一个业务单元,通过实行单独的绩效考核、资源配置和综合计划管理,能够增强服务“三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服务三农的规模、质量和效率。

      以成功上市为契机,农行将有能力为亿万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全面的金融服务:上市后的农行可以更好地完成网点转型,开发更多的业务和服务品种;上市后农行驶入发展的快车道,相关技术与流程改造将大大加快,运营和服务效率将得到大幅提高;上市后的农行将更加关注客户服务评价和满意程度,致力于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大型银行上市后银监会将密切关注三大问题

      问:在农行上市新起点上,银行监管方面会如何监管以适应和促进农行及整个银行业发展?

      答:大型银行上市后,作为监管部门,银监会不断加强监管和指导,引导和督促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加强风险管控。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重大问题是银监会高度重视、密切关注的,其重点之处主要是三大约束。

      一是资本约束问题。银监会一直注重推动商业银行在股改过程中建立起有效的资本补充和资本约束机制。在银监会推动下,股改上市银行都制定了中长期资本补充规划,建立起了多种方式的可持续资本补充渠道。各行在资本补充中注重优先补充核心资本,强调股东对上市银行的持续注资责任。各股改银行普遍实行了以经济资本管理为核心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有效的资本约束机制,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扩张的刚性制约作用将得到有效发挥。

      二是风险约束问题。银监会通过出台一系列有关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指引,督促商业银行在上市后强化风险控制,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推行全面风险管理,使风险管理逐步覆盖到了银行集团的每一项业务条线和每一件产品,大大改变了过去粗放管理的状况。

      三是激励约束问题。针对美国次贷危机中高管人员过高薪酬形成过度激励而引致的风险积累的教训,银监会于2010年2月发布《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要求各行尽快建立起体现持续风险暴露、各项风险成本抵扣以及银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薪酬激励机制,以防止激励过度或激励不当而助长风险藏匿、转移和后延,使薪酬对风险防范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2010年,银监会在围绕资本动态监管、拨备动态监管、不良动态监管三个核心机制,兼顾强化并表监管、加强集中度风险监管等全面风险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我国商业银行特色的主要风险指标体系。在坚守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取消原有的经营绩效类指标,更加突出对大型银行风险控制类指标的考核。新的主要风险指标体系涵盖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大额风险集中度、流动性比率、案件风险率、并表机构监管比率等七个领域,共有资本充足率、杠杆率、不良贷款容忍度等十三项具体指标。原则上,上述风险监管指标在频度上实行“一年一调、季度考核”的方式,即监管目标值每年调整一次,监管部门按季度对商业银行执行监管目标值的情况进行考核,以更为体现宏观经济金融变化对监管提出的要求。

      有人担心,上市后的大型银行面临股东回报率的压力,必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有可能忽略或弱化社会服务性功能。对此,在推动大型银行股改过程中,银监会始终要求大型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服务社会、办好银行的目标,首先是要办成受人尊敬的银行,其次才是效益最好的银行。一是要求商业银行编制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在监管导向上强调商业银行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二是积极引导大型银行向现有金融服务较为薄弱的行业、地域和群体实行信贷倾斜,让金融服务能够惠及更广大的金融消费者;三是要求大型银行进一步加大对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项目的金融支持;四是要求大型银行切实改善对普通金融消费者的金融服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