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4日星期一

温州行政区划大调整

  

温州行政区划大调整
培育50个左右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依托和自身特色的中心镇,最终发展为小城市。50个中心镇乐清、瑞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的城区,并吸纳周边小乡镇。温州现在的主城区包括鹿城、龙湾、瓯海三区,准备把洞头县和瓯江入海口,以及瓯江北岸和永嘉县上塘镇吸纳进来,形成大都市核心区。6个副中心1个主中心制图 曾旌

  通讯员 肖建永 金思斯 本报驻温州记者 甘凌峰

  本报讯 今年,温州将启动新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

  从本月开始,各县(市、区)政府将向温州市政府上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整体方案,整体方案经省政府审批后全面启动。整个调整计划在6月底完成。

  为什么要调整?

  1.乡镇多,街道少。

  温州有260个乡镇,占全省22%(杭州128个,不到温州一半)。而温州的街道才30个,比金华、台州都少。

  2010年温州人均GDP超5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乡镇和街道的不合理比例,已经不适应温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也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2.乡镇规模太小。

  乡镇多了,规模就小了。温州常住人口不足1万的乡镇有80个。这样集聚效应差了,难以形成中心镇。

  3.乡镇实力太悬殊。

  温州有30多万人口的特大镇,也有实际居民只有六七百人的乡,乡长管的人和村主任差不多。比如,永嘉表山乡的人口规模仅为瓯北镇的1/56,而瓯北一个镇的GDP就占了永嘉的70%。

  乡镇多,投入的行政成本高。而乡镇实力悬殊,几百人的小乡镇“七站八所”要“吃饭”,学校、卫生院、垃圾处理设施、金融网点也要布,严重浪费了公共资源。

  调整后有哪些变化?

  1.都市型功能区增加。

  温州的企业多,多年来形成了温州开发区、温州生态园、瓯江口等一批产业集聚、定位高新的功能区。今后功能区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管理模式分两种:一是根据产业建功能区,兼具行政职能;二是在功能区下面设若干个街道办事处,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由功能区统一布局,行政事务由街道办事处来管理。

  2.老百姓真正“进城”。

  县城扩大范围形成副中心,中心镇辐射周边乡镇。温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徐伟中说,调整后乡镇布局会更加合理,政府将可以更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投入。人才、技术、资源等各种要素集中到中心镇,可让老百姓享受到像城市一样的生活。

  乡镇改成街道后,原来乡镇干部以抓经济发展为主,现在转变成以提供公共产品为主,比如搞绿化、清扫垃圾等,老百姓生活环境更好了。

  3.乡镇兼并服务在。

  如按1/2幅度调整,将兼并掉一半的乡镇,僻远的欠发达乡镇最可能被兼并。到时候,可能约有一半的乡镇领导和行政干部富余,过剩的人力资源与有限的就业岗位的矛盾突出。

  对于因行政区划调整而导致的人员溢出问题,相关部门提出了“总数不减、职级不变”的建议,具体办法有“拆庙留神”、“拆庙搬神”、“拉长板凳”、“自然淘汰”等。

  徐伟中说,为方便群众办事,调整后会在被撤并乡镇政府所在地设便民服务中心(或办事处)。此外,还将大力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以农村社区作为承载原公共服务的主要节点和平台,以及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需要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