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记者 卜凡 /文
1980年8月26日,深圳坪山石井村何家新添了一个姑娘,取名小凤。过去30年,她上学、工作、结婚、生子,跟其他的“80”后并没有什么不同。就在昨天,她蓦然发现,原来自己与这个城市的关系竟是如此密切。
是啊,30年过去,步入而立之年的,不仅是一座城,更有一批人。对这些生于1980年的特区同龄人来说,这里从来不是“淘金”的驿站,而是生命开始并灿烂绽放的地方。今天,我们寻访这些人,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特区30年的发展历程,还看到了特区的未来。
30年巨变
仿佛在一朝一夕间
30年守候
生于1980年的深圳的他们,没人否认自己的幸运。
“我们家1986年就用上了空调。”西乡麻布社区的“土著”周正林不无自豪地说。周正林当然有资格骄傲,因为直到1988年,第一台国产分体壁挂空调才诞生,而直到1990年,全国的家庭空调普及率才0.25%。
上世纪50年代,因为修建石岩水库,麻布村人从石岩搬到西乡,开荒种地,日晒雨淋,日子苦得没法说。然而,周正林出生半年后,母亲就告别了耕作,成为附近一家港资香烛厂的女工。此后的变化更是让人应接不暇,1984年住上新盖的两层半小楼,1986年用上空调,紧接着家里装上电话,买来录像机,1988年又搬进自家盖的三层楼,面积大上一倍……
南头关外的自然村在变,原来的深圳镇中心区东门南塘一带也在变。出生在这里的何柏林回忆说,那时他家隔壁是个养猪户,又脏又臭不说,一下暴雨就淹大水,污水横流,政府还出动橡皮艇来救援。可现如今,南塘一带早变成了繁华的商业中心,他们全家也早已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式住宅楼。
沈时良,第一代工程兵的后代,出生在简易工棚里。上世纪80年代,在他的印象里以东门为中心,东去小梅沙,一路泥巴,西往福田,“那是多么偏远的地方啊!”工地倒是很多,风一起,黄土漫天。想要买书,只有唯一的东门新华书店,要看电影,只有去深圳戏院。
家在变,城市在变,可这些变化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对这些生于1980年的深圳的孩子们来说,就像是在看一部动画片——整个城市被赋予某种魔力,仿佛一夜之间,睁开眼睛,窗外又起了一座高楼。
30年守候
共同成长的美好
生于1980年的深圳的他们,总是自豪地说自己是“深圳人”。
在深圳,人与人见面,首先问对方是哪里人。这看似不经意的问题,实际上暴露的是深圳这个年轻移民城市对于归属感的集体焦虑。归属感,意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 归属和爱的需要” 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 人们才有可能“ 自我实现” 。
城市由人组成,如果个人不能“自我实现”,城市的明天在哪里?幸运的是,30年过去,我们拥有了一批“忠实市民”,生于1980年的深圳的他们是当仁不让的代表。
他们不是没有“出走”的经历。生于宝安西乡凤凰岗村的张秋园考上广州某大学,2001年,又只身前往法兰西求学留学5年。可漂洋过海走了那么远,她还是决定回来,回到深圳,因为她的根在这里。
襁褓中就被带到深圳来的雅静跟出生在深圳没什么两样,她去湖南上了大学,毕业后也毅然回到深圳——她全世界最爱的地方,“干净,舒服,有归属感……反正什么都好,很喜欢。那种感觉说不出来的啦,反正觉得深圳就是家,出国再美的地方都比不上深圳。能看到深圳从一个小城区变成现在这么繁荣发达的城市很幸福……我们跟着一起长大。”
何小凤如今是在坪山农村商业银行上班的普通职员。前30年,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跟这个城市有多大的关联,直到昨天记者找到她她才发现自己的生日如此特别,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她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眷恋。她也曾去珠海打过工,但最终还是回到了这里,理由很简单,因为“家”在这里。“我家后面又有一个公园在建了,看着这个公园一天天成型,就如同这些年来看深圳一天天繁华起来,真的觉得很美好。”何小凤说。
深圳过去30年的高速发展,有人说是靠了政策,有人说是因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活人”。可以预见的是,后一个30年,深圳不可能再靠特殊的政策活下去,一个城市的长久发展也不能仅仅依靠淘金者,更需要具有强烈归属感的市民,因为有了归属感,才会有责任感。
三十而立
永不止步期待明天
生于1980年的深圳的他们,现在已是而立之年。
30岁的沈时良说,深圳一直是中国开放的窗口,是座很IN的城市,跟随着这座城市的脚步,他的性格从内向变为开朗。2004年,他通过公开招考成为一名交通警察,以标准的姿势,在无数的清晨和黄昏伫立在深圳的街头。
30岁的何柏林说,自己受了“深圳速度”的影响,走路速度很快,朋友们说他不是在“行街”,而是在“跑街”。受此深圳效率支撑,他目前已是一家事业单位的中层,工作勤勉,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将日子过得更好。
30岁的陈灿辉说,他初中毕业便离开校园,如今是光明新区公明街道楼村社区治安联防队的队员,但没文化真的不行。数年前他报名参加了公明成校的中专班,今年他正准备继续报考大专。
30岁的周正林说,他从不敢因为自己是本地人,有分红,有楼收租而懈怠,因为有无数的新移民在追赶着,如果自己停止不前,必然会被超越。今年他盖起了自己的电梯楼并且开办了自己的广告公司,人生正在朝他希望的方向发展。
这个名单还可以拉得很长很长……这一个个的深圳人没有止步,年轻的深圳就不会止步;这一个个的深圳人有信心过得更好,深圳这座城就会变得更美好。
而立之年,这些年轻的深圳人也大多有了自己的下一代。对他们来说,努力打拼是在为孩子挣未来,对深圳来说,正是因为他们辛勤的汗水,忠诚的守候,撑起了深圳的未来。
昨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周正林开车带着妻儿在市内四处兜转,莲花上的小平铜像前献花的人很多,小时候玩耍过的地方已依稀不可辨,但他由衷地为这一切自豪。一肚子的感慨没法讲给儿子听,他才半岁,还没到可以倾听的年龄,而他将来玩耍的地方会在哪里,会是什么样子?周正林很期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