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日星期一

杭州八旬老人跳水救人“求表扬”

  新华社杭州8月2日专电 新华社记者余靖静

  日前,一位杭州市民不慎在晨练时跌入西湖,周围多人将她救起送至医院,见义勇为者中就有一位八旬老人。被救者向老人表示感谢时,这位老人不要一分一厘,但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宣传这件好人好事。

  这个“求表扬”的举动令被救者意外,觉得有悖于“做好事不留名”的传统美德。老人则认为,这个表扬不是为自己而“求”的,只有高调传播好人好事,才能感染更多的人,改变整个社会“好人难做”的氛围。

  此事经网络和媒体传播后,无论被救者,还是救人者,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八旬老者救人后“求表扬”,被救者感觉“如鲠在喉”

  7月19日早晨5时45分左右,杭州一位市民在西湖一公园荷花池边晨练,突然失去意识倒在池中,等她醒来的时候,已经被送进了医院。

  究竟是谁救了自己?这位市民及家人发现,救人者不止一位,有人跳下池中,有人护送去医院并且垫付了医药费。令人感动的是,“恩人”都是一些不认识的路人。

  寻找至7月下旬,一位81岁的孙姓老人主动联系上了被救者,告知最先跳下池子救人的,是自己和另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但孙老伯说他不需要物质回报,只希望被救者通过向领导反映、向媒体通报等方式,表扬这件好人好事。

  这位高龄“恩人”的要求,让被救者及家人感到意外。由于感觉和自己从小所受的“做好事不留名”的教育相冲突,被救者的女儿在当地论坛发帖叙述了此事,希望网友帮助解惑。谈及自己的纠结时,她写道:“我内心真是五味杂陈。本来一件见义勇为的好事,如今哽得我像吃了苍蝇一样……我本希望保留妈妈的隐私,毕竟一个人生病本来就比较忌讳人家宣传来宣传去,可这位恩人却希望把事情昭告天下以证明他是一个好人。”

  救了人,该不该“求表扬”?此事迅速引发了社会热议。

  社会热议“求表扬”:沽名钓誉,还是弘扬正气?

  在媒体的不断跟进报道中,无论是救人者还是被救者,都被先后推上了风口浪尖。

  有人质疑救人者“主动邀功”的做法——“被救者感谢登报都不过分,但讨出来的,味道就差了。”“如果做好人好事做到这个份上,还是值得大家来学习的榜样吗?”

  孙老伯随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澄清,并不是自己想出风头才“求表扬”的,他想宣传的并不是自己一个人。

  “当时在场那么多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没去救,结果还是我们两个80多岁的老头子先跳进池里。现在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少了,看见人处于危难的时候肯出手相救的人不多了,所以,有必要把这样的事情宣传一下,感染更多的人,没想到会引来那么多的误解。我自己都80多岁的人了,要那个名声做什么用?”孙老伯说。

  这一说法得到了许多人的理解和认可。网民“云不奇”说:“老伯要求曝光,足以证明大伯一身正气,坦坦荡荡,他这是不但救人,还想救社会啊!”

  网民“诱惑”认为:“老人是无奈之举啊!他们那个时代,所受的教育是做好事不留名。可是老人发现,现在都是自扫门前雪,所以,一定要破除这种风气。而要求表扬,对老人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勇气,他首先要战胜自己做好事不留名的价值观。”

  舆论的天平开始倒向救人者。一些网民甚至在论坛发送站内短信批评被救者女儿。被救者女儿通过站内短信告诉记者,感谢救命恩人是应该的,尤其是像孙老伯这样的老前辈,“只是我希望低调地感谢而已。”

  有人评价说,这个女孩的第一反应是做了好事不留名,而老人要求留名的做法让她觉得和功利沾边了;但老人的想法或许也没错,他觉得自己做了好事,只有宣传后才会有更多的人去做好事,所以主动要求被宣传。

  见义勇为,是否该做“无名英雄”?

  虽然最初不是以表扬的方式呈现,但八旬老人救人事件还是引发了社会关注。他“求表扬”所引发的争论更令人思考,“无名英雄”的传统道德准则,是否有利于见义勇为成为社会风尚?在救人成为“风险之事”的当下,该如何有效地褒善贬恶?

  有人联系到《吕氏春秋》中曾记载孔子两名弟子“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提出“我们就是要捧红孙老伯”。“子贡赎人而不肯要按照法律应得的奖金,孔子感慨,从此不会再有人替鲁国人赎身了。子路救人后欣然接受了别人送给他的牛,孔子高兴地说,从此这样的救人事情会更多。这是古人都懂的道理,为何今人还要拘泥?”杭州市民莫竞兰说。

  有媒体评论认为,现实社会,道德其实并不是越高尚越纯粹越不功利才越好,否则,不仅无助于道德普及普遍化,反而具有某种反道德的倾向——正是因为它太过纯粹、排斥任何功利、“不食人间烟火”,普通人难以企及,“高不可攀”之下,大家反而选择退避三舍、纷纷主动放弃了。

  “见义勇为在社会上被拔到一个很高的道德标准,似乎与平民百姓脱了节,这究竟是我们的错还是教育的错呢?”网民“河蟹王子”认为,做好事不求名不求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社会上也存在很多这种无私可爱的人,这种精神值得弘扬。但是出于人性角度来说建立更好的见义勇为表扬奖励机制才是根本。社会道德的进步并不能永远只靠自觉,无私与高尚,更多应该是宣扬,奖励与保障。

  一位在媒体工作的人士则认为,老人以高龄跳入西湖,救起落水者,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媒体报道都是天经地义的,“大大方方地让媒体把值得表扬的事情认真地宣传一下,这有何不可呢?”

  81岁的孙老伯对记者说:“对这件事开展社会大讨论是一件大好事,可检验每个人在主流价值观前的态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